1.首先将clashX的系统代理复制为终端代理,这样可以使用国外镜像源

2.安装完成之后会有如下的提示:

3.redis的安装路径:
-
Homebrew安装的软件会默认在
/usr/local/Cellar/
路径下 -
redis的配置文件
redis.conf
存放在/usr/local/etc
路径下
4.将redis设置为后台运行
redis默认是前台启动,如果关闭当前终端后,redis将自动关闭,如果我们想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(后台运行),可以进入/usr/local/etc路径,
在redis.conf
中将daemonize no
,修改成yes
即可。

使用vim编辑redis.conf文件,可以进行如下的配置修改:
1
2
31. #允许访问的地址,默认是127.0.0.1,会导致只能在本地访问。修改为0.0.0.0则可以在任意IP访问,生产环境不要设置为0.0.0.0
4
52. bind 0.0.0.0
6
73. # 守护进程,修改为yes后即可后台运行
8
94. daemonize yes
10
115. # 密码,设置后访问Redis必须输入密码
12
136. requirepass 123321
14
15
修改监听端口:

修改守护进程,保证redis可在后台运行:
设置redis访问密码:
一些其他的配置,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义:
1
2
31. # 监听的端口
4
52. port 6379
6
73. # 工作目录,默认是当前目录,也就是运行redis-server时的命令,日志、持久化等文件会保存在这个目录
8
94. dir .
10
115. # 数据库数量,设置为1,代表只使用1个库,默认有16个库,编号0~15
12
136. databases 1
14
157. # 设置redis能够使用的最大内存
16
178. maxmemory 512mb
18
199. # 日志文件,默认为空,不记录日志,可以指定日志文件名
20
2110. logfile "redis.log"
22
23

5.运行redis:
可以使用ps -ef | grep redis查看redis是否正在运行
6.停止redis服务:
使用brew services stop redis:
7.安装可视化工具
AnotherRedisDesktopManager是一款优秀的redis可视化管理工具,下载完成后可在设置中选择简体中文。
根据之前配置的redis.conf连接上redis:
可以通过get key的指令查看数据:
个人笔记记录 2021 ~ 2025